北境的秋意是带着棱角的。晨霜挂在幽州军大营的帐篷尖上,像给灰扑扑的帆布镶了圈银边,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,落在甲胄上叮当作响。演武场的青石地冻得硬邦邦,士兵们操练的呐喊声撞在远处的山崖上,折回来时竟带了点金属般的冷冽。
柳林站在了望塔上,望着漫山遍野的红叶。那些红不是江南的胭脂色,是掺了铁锈的殷红,从山脚一直铺到天边,像极了当年和蛮族血战的沙场。他裹紧了身上的玄色披风,指尖划过冰冷的栏杆——栏杆是新换的,用的是并州铁矿刚炼出的精钢,比寻常铁器硬了三成,还泛着幽蓝的光泽。
“王爷,陈参军回来了。”身后传来青黛的声音,她捧着个暖炉,小心翼翼地递过来,“刚从并州的‘器坊’回来,说那边的‘蒸石机’又改良了。”
柳林接过暖炉,暖意顺着掌心蔓延开,却驱不散眼底的寒意。他转过身,看向营地里那座被高墙围起来的院子——那是北境最核心的秘密,对外只称“器坊”,里面藏着的,是足以颠覆天下的力量。
“让陈默到书房等我。”柳林迈开脚步,披风扫过栏杆上的霜花,留下道淡淡的痕迹。
器坊的墙是用夯土混合着铁矿砂筑成的,高得望不见顶,墙头爬满了带刺的藤蔓,连只鸟都飞不进去。门口守着的不是普通士兵,是鬼族亲卫,他们穿着黑色的甲胄,脸上蒙着面罩,只有双眼睛在阴影里闪着寒光。
柳林走进器坊时,首先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轰鸣。不是雷鸣,是无数机械运转的声响,混杂着风箱的喘息、铁锤的砸击,还有一种……石头沸腾的怪响。
地上铺着平整的青石板,石板缝里嵌着铜条,铜条里流淌着暗红色的液体——那是从“小世界”里开采的“熔石”,遇水就会沸腾,温度比寻常炭火高十倍,是驱动所有机械的核心。
几十个工匠穿着厚厚的石棉衣,正在调试一台巨大的机器。那机器足有三丈高,主体是个黄铜铸就的圆筒,筒身上缠着密密麻麻的铜管,铜管里冒着白汽,发出“嘶嘶”的声响。一个工匠扳动扳手,圆筒猛地转动起来,带动着旁边的铁砧上下翻飞,铁锤落下的力道竟比十个壮汉还大,把烧红的铁块砸得像面团一样变形。
“王爷!”陈默从机器后面钻出来,脸上沾着黑灰,眼睛却亮得惊人,“您看这个!”他指着圆筒侧面的刻度,“新换的‘聚石阵’让熔石的燃烧效率提高了五成,这台蒸石机一天能锻打三百片甲叶,是以前的十倍!”
柳林走到机器前,指尖轻轻敲了敲黄铜圆筒。筒壁薄得惊人,却异常坚硬,是用小世界里的“韧铜”打造的。他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东西时,工匠们还在用最原始的风箱,锻打一片甲叶要耗费两个时辰,可现在……
“武器坊那边怎么样?”柳林问道,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传送带上。传送带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弩箭,箭头泛着乌光,是用“玄铁”混合着“毒砂”淬炼的,见血封喉。
“连弩机已经造出第三批了。”陈默跟着他往前走,声音里难掩兴奋,“新的‘连珠弩’能一次装十二支箭,射程比寻常弩箭远五十步,而且……”他压低了声音,“咱们在箭杆里加了‘爆石’,射中目标后会炸开,威力堪比小型投石机。”
柳林点点头,走到传送带尽头的仓库。仓库里堆满了武器和甲胄,寒光闪闪,映得人睁不开眼。角落里堆着些奇怪的东西——有能在水里航行的“铁船”图纸,有带着翅膀的“飞鸢”模型,还有个拳头大的铜球,据说点燃后能炸塌一座城楼。
“小世界的资源还够用吗?”柳林拿起那个铜球,入手沉甸甸的。他手下有三个小世界,一个盛产熔石,一个遍地是玄铁,还有一个长着能让人力大无穷的“蛮藤”,这些都是他压箱底的底气。
“熔石还能支撑半年,玄铁储备充足。”陈默递过来一本账册,“就是蛮藤长得慢,用来做弓弦的话,每月只能供三百张弩。”
“够了。”柳林把铜球放回原处,“洛阳那边还在为税银的事吵得不可开交,七皇子和三皇子都想把黑石关的兵权抢过去,没人会注意到北境的变化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冷下来,“但这种日子不多了,我必须去一趟洛阳。”
陈默愣住了:“王爷要亲自去?太危险了!洛阳城里到处是七皇子的眼线……”
“越危险越安全。”柳林走到窗边,望着墙外的红叶,“我在洛阳布的棋子该动了。户部尚书李嵩、吏部侍郎张谦……这些人收了我的好处,总得办点实事。而且,我要亲眼看看,那座金銮殿里,到底烂到了什么地步。”
他转过身,目光扫过仓库里的武器,像在清点自己的底气:“在我走之前,必须把边境的事敲定。让冯戈培带幽州军进驻狼山,把蛮族的几个部落打服;让李丰盯着并州的铁矿,确保器坊的原料供应;戴沐阳……”
“属下在。”戴沐阳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,手里拿着个算盘,噼里啪啦地打着,“王爷放心,小世界的商路已经打通,每月能从江南换回来十万担粮食,足够支撑半年战事。”
柳林点头,走到蒸石机前,看着白汽从铜管里喷涌而出,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。这就是他的工业革命,魔幻却又真实——没有蒸汽机,却有熔石驱动的机械;没有电力,却有玄铁传导的能量;没有枪炮,却有比枪炮更可怕的武器。
“等我从洛阳回来,”柳林的声音在轰鸣中显得格外清晰,“就是咱们亮底牌的时候。”
***北境的欣欣向荣,像野火一样蔓延。
幽州的农田里,不再是牛拉犁,而是“铁牛”——一种用蒸石机驱动的耕地机,后面拖着十把犁刀,一天能耕百亩地。农夫们不再弯腰插秧,而是站在“插秧车”上,把秧苗扔进漏斗,机器就会自动把秧苗插进田里,排列得整整齐齐。
并州的矿洞里,矿工们不再用镐头刨,而是用“裂石机”——机器前端装着玄铁打造的钻头,在蒸石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,能轻松钻进坚硬的岩壁。矿石被传送带运到地面,直接送进熔炉,炼出的精钢顺着铜管流进模具,冷却后就是现成的兵器部件。
就连最偏远的老兵村,也变了模样。村里盖起了新学堂,孩子们在里面学习识字和算术,课本上画着蒸石机和连珠弩的图样。村头的铁匠铺里,老铁匠用新的锻打技术,给孩子们打造了能自动弹出的玩具刀,惹得孩子们欢呼雀跃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