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清流文官饱读圣贤书,秉持着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念,视廉洁奉公为官员的基本操守。
他们认为,内务府作为掌管宫廷事务的核心机构,本应是廉洁自律的表率,却成了贪污腐败的温床,实在是有悖圣训,有负皇恩。
内务府官员利用职务之便,在宫廷采买、工程建造等方面大肆敛财。
采购物品时虚报价格,一个鸡蛋竟能报账数十两银子;修建宫殿园林时,又在工料费用上做手脚,中饱私囊。
这些行为在清流文官看来,不仅是对国库财富的肆意侵吞,更是动摇国本的恶行。
帝师所代表的旧臣遗老们深知,内务府的开支看似只是宫廷内部的事务,实则从前与百姓赋税息息相关,这些官员的贪腐,最终苦的是天下百姓,损的是朝廷根基。
而如今则与皇室的威严体面息息相关,如今损坏的,正是让清流文臣赖以生存并信仰的自尊观念,“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,伦理纲常。”
而且,在清流文官眼中,内务府许多低阶官员多是包衣出身,靠的是与皇室的特殊关系上位,而非科举正途。
这与他们通过十年寒窗、科举入仕的经历截然不同,更让他们鄙夷这些人“重利轻义”。
认为他们毫无士大夫的风骨气节,只知钻营谋私,不知尊上。
才将紫禁城内宫风气搅得乌烟瘴气,严重破坏了朝廷的纲纪法度和祖宗立下的规矩。
倘若有机会,清流文官必定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。
作为帝师,他们会利用给皇帝授课讲学的机会,借古讽今,以历史上因贪腐而导致国家衰败的案例,委婉地向皇帝进谏,希望皇帝能够重视内务府的腐败问题,整饬风气。
同时,也会教导皇帝树立节俭的品德,从根源上减少内务府官员可乘之机。
如今这些时日,内务府官员贪污腐败的行径在世井间流传。
着实让他们抓住了确实的把柄。
以陈宝琛,朱益藩为首的帝师们,几相聚会商议,联络仍然忠心于皇帝的遗老文臣,联名呈递奏折要求皇帝皇太后严惩这些蛀虫,以儆效尤。
并且,还建议皇室对内务府的财务、采购等制度进行改革,增加透明度,加强监督。
在日常的遗老遗少集会活动中,清流文官也会联合其他志同道合的官员,形成舆论压力,不断提及内务府的腐败问题,期望皇帝与皇太后推动对内务府的调查和整治。
他们希望通过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,规范内务府的运作流程,比如制定详细的采买价格标准,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审计,让贪污者无机可乘。
虽然清流文官们满腔热血,一心想要革除弊政,但在实际行动中,他们也面临诸多阻碍。
内务府背后是皇室的利益,很多贪腐行为与皇室的奢靡需求相关联,想要彻底整治谈何容易,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,难以真正撼动内务府根深蒂固的腐败体系。
"陈大人,朱大人。"马佳绍英走过去,众人互相拱手一礼,"近日以来事关内务府之事,不知众位教导皇上时可有新进展变化?"
不等内务府大臣过多询问,陈宝琛便率先开口道。
我等只一心教导皇上,饱读圣贤之书,学习治理天下之道,以求陛下成长为明君,并未过多关注此事。
今日朝会自有皇太后决断,表现的十分决绝,不关己事。
马佳绍英见陈宝琛如此果决,也不好多说什么?便点头离开。
心中顿时大失所望,看来今日朝会,内务府的官员只怕凶多吉少。
养心殿前,已有官员陆续而至。
殿内人声渐杂,三三两两的官员聚在一起,有的谈论天气,有的议论时局,却都刻意避开了最敏感的话题。
只有几个年轻些的笔帖式,还在偷偷交换着从报上看来的消息,直到被一路传入耳的问安声吓得噤声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