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建立后,高句丽同时和扶余、新罗开战,担心受到唐朝的攻击,于是对唐朝上表称臣,年年向大唐进贡。
639年,高句丽取得了对扶余和新罗的胜利,自觉羽翼丰满,于是停止向大唐进贡,并且在与大唐的边境线上修筑长城。高句丽军时常袭扰河北道军民。
李世民早就想对高句丽用兵了,不过这几年要解决吐蕃和吐谷浑的问题,加上刚刚结束的征讨林邑国的战争,他只好暂时忍耐。
扶余是大唐的臣属国,历来和大唐友好,年年派人到长安朝见李世民,并进贡大批鹿茸、山参等物品。高句丽对扶余的进犯,就是对大唐天威的蔑视。
李带头请求领兵出战。李靖等将领也纷纷请战。李世民这次是真的火了,决定御驾亲征高句丽。
太极殿、李世民的书房。
海外情报局长孛贴汇报了高句丽的相关情况。
李世民说道:“当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,虽然失败了,可是,他的战略意图是对的。高句丽人野心极大,我们不能够坐视他们吞并了扶余、新罗和百济。”
李靖说道:“皇上说得对。高句丽原本局限于辽东一隅,从一个只有8万人口的小国,逐渐吞并了汉四郡,攻占了扶余、新罗和百济的部分领土,竟然发展成了450万人的强大帝国。
假以时日,他们吞并了扶余、新罗和百济,实力就接近了大唐的水平,那将是大唐的灾难,因此,必须立刻出兵,灭掉高句丽。”
魏征有些担忧地说道:“高句丽是个大国,隋炀帝出动百万大军,仍然没有击败他们。大唐出兵征讨高句丽,一定要慎重啊。”
李说道:“魏大人不必担心,此一时彼一时。隋炀帝虽然出兵百万,但是,其中绝大部分是临时征召的百姓,我大唐目前的兵力虽少,却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。
儿臣建议,对高句丽的战争准备,从现在就开始做起,调动飞虎军、洛阳军区和辽西军区的8个师的部队,再征召河东、河南、河北道的,十个师的预备役部队,再调集部分武警部队负责后勤保障,总共30万大军,即刻开往辽西进行整训。
进攻发起时间,最好在11月中旬,河水结冰以后。
与此同时,由外交部派出使者前往扶余、新罗和百济,让他们同时出兵,可以答应他们,攻下高句丽以后,四家按照出兵多少,功劳大小,瓜分了高句丽。”
房玄龄说道:“太子殿下的意见很好,扶余、新罗和百济能够同时出兵,高句丽必然四面受敌,阵脚大乱,臣赞成。”
李世民接受了太子的建议,责成他留守长安监国。
随即,大唐的战争机器开动了起来。
东宫。
杜荷和尉迟宝琪求见太子李。
第三百零二章 先声夺人
杜荷和尉迟宝琪接受了李的指示,带领飞虎军先行出发了。
攻打高句丽,李并不担心唐军的战力。李世民随行出征的李靖、尉迟恭、牛进达、张世贵,加上先期到达的薛仁贵,都是大唐最顶尖的将领之一。
李世民本身也是大唐顶级的军事将领,作战经验丰富。唐军的组织形式、装备和训练,都不是高句丽人可以抗衡的。
他唯一担心的是李世民好大喜功。
李之所以抢先提出要出兵30万人,是因为历史上,李世民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,仅仅出动了10万唐军,结果遭到了失败,他本人也曾经被围困在沈州(沈阳)城里,险遭不测。
李原本希望李世民至少要调动50万人以上参战。不过,李不能再劝谏了,李世民可是要面子的人。
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征了。
李总是不放心,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。
在他们走后的第三天,李召集房玄龄、魏征和侯君集,把自己的担心和想法告诉了他们。
魏征有点疑问,房玄龄和侯君集也有点不以为然。经过了李耐心的说服,最后他们同意了李的意见。随后,就以侯君集为首负责落实。
辽河东岸的高句丽人,发现唐军正在对面扎木排,认为人们即将渡河发动进攻了。高句丽军守将急忙调集人马,做好应付唐军进攻的准备。
10月23日上午10点,天气阴沉,大约1500名唐军乘坐着木筏,朝着河对岸划来。此处的河面宽约700米,唐军一点点地靠江对岸。
高句丽人在河边严阵以待,等唐军接近岸边的时候,弓弩一齐发射,一时间箭似飞蝗。
唐军的每个木排上,前端都竖着高大的木盾牌,高句丽军的弓箭对唐军构不成多大的威胁。
就在木排距离岸边不到100米的时候,高句丽人的抛石机开始发射了。30斤重的石弹飞向唐军的木排,落入河水中,溅起巨大的水花。
木排在河水中行驶,行动缓慢,在石弹的打击下,完全听天由命,不少木排被石弹击中,士兵们纷纷落水。幸亏他们的腰上系着绳子,才没有被湍急的河水冲走,救回了木排上。
眼看着就要到岸边了,河岸上涌出了大批的高句丽人,足足有近万的人马。
唐军指挥官一看,自己这么点人,过去就是送死。于是他下令调转方向,退回了河对岸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