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读窝小说网

读读窝小说网>英烈传讲的是什么故事 > 第128章 阡陌重开兴农桑吏治清明润幽州(第3页)

第128章 阡陌重开兴农桑吏治清明润幽州(第3页)

1。疏浚主干流:组织人力,疏通滹沱河、永定河、拒马河三条主要河流,清除淤泥,加固河堤,防止泛滥。

2。开凿支渠:从三条主干流引水,开凿十条支渠,连接各个县城。

3。修建水库和陂塘:在山区修建水库,在平原开挖陂塘,储存雨水和河水,以备旱季使用。

工程浩大,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
龙天策采取“以工代赈”的方式:招募流民参与水利建设,每日发放口粮两斤、铜钱五文,既能解决流民的生计,又能加快工程进度。

“修水渠,是为了我们自己啊!”张讷在工地上对民工们说,“水渠修好了,旱能浇,涝能排,年年都能丰收,子孙后代都能受益!”

民工们听了,干劲十足。

滹沱河的疏浚工程中,遇到了一处坚硬的岩石层,铁锹挖不动,锄头砸不开。民工们都泄了气。

张讷却不慌不忙,让人找来铁匠,打造了一批特制的钢钎和炸药(大唐的火药已用于工程)。他亲自指挥,先在岩石上凿出孔洞,填入炸药,点燃引线——

“轰隆!”

一声巨响,坚硬的岩石被炸得粉碎。

民工们看得目瞪口呆,随即爆发出欢呼:“张郎中真有办法!”

就这样,在龙天策的支持和张讷的主持下,幽州的水利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。

整整两年时间,数万民工,顶烈日,冒严寒,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,开凿出了纵横交错的水渠网络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当第一渠水引入干涸的农田时,农民们激动得跳进水里,任凭清凉的河水浸湿衣衫。

“通了!水通了!”

“今年肯定能丰收!”

水渠两岸,很快种上了水稻和桑树。原本干旱的土地,变得郁郁葱葱;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民,脸上露出了踏实的笑容。

新篇章:幽州的新生

开武十六年,龙天策治理幽州的第四个年头。

这年秋天,幽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。

粟米堆满了粮仓,棉花白得像雪,葡萄挂满了藤蔓,渔民们的船舱里,鱼获多得装不下。幽州的赋税,比四年前增长了三倍,而百姓的生活,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——曾经的流民,住进了宽敞的瓦房;孩子们能进学堂读书;市集上,商品琳琅满目,人声鼎沸。

长安派来的巡查御史,在幽州走了一圈后,在奏折中写道:“幽州之变,如沧海桑田。阡陌有序,吏治清明,水利通达,百姓安乐。昔时边鄙之地,如今堪比江南。龙将军之功,彪炳千秋。”

这日,龙天策和玉倾城站在新落成的“幽州学宫”前,看着里面朗朗读书的孩子们,有汉族的,有突厥的,有契丹的,他们穿着统一的校服,一起背诵着《诗经》中的句子: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”

“你看,”玉倾城笑着说,“这才是你想要的‘新篇章’吧?”

龙天策点头,金发黑眸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:“是啊,不是靠刀枪,而是靠阡陌、吏治、水利,靠这些能让百姓安稳生活的根基。”

他知道,幽州的“新篇章”,才刚刚开始。但他有信心,只要守住这份初心,继续深耕下去,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,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。

秋风拂过,带来了田野的麦香和学宫的书声。属于幽州的新生,如同这秋日的阳光,温暖而明亮,照亮了北疆的天空,也为大唐的盛世,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:(xiakezw)英烈传奇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