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一件,是当时的“规矩”所允许的?哪一件,没有引来过非议和质疑?
可他做了,因为他知道,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
血脉传承:不循常理的“龙家魂”
“问天这小子,”龙天策看着手中的信,眼神里充满了欣慰,“他用狗哥,不是鲁莽,是懂得变通,懂得‘借力’。”
他知道,龙问天自幼受的是正统教育,读的是圣贤书,学的是为官之道。能放下身段,启用一个声名狼藉的乞丐,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?
这不仅仅是“不循常理”,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“务实”——只要能达到目的,手段可以灵活,身份可以放下,面子可以不顾。
而这种“务实”,正是龙家最宝贵的品质。
他想起自己的父亲,那个沉默寡言的军人,一辈子没读过多少书,却懂得“打仗不是为了杀人,是为了止戈”;想起自己的儿子(龙问天的父亲),在镇守边疆时,为了团结少数民族,不惜打破“汉夷不通婚”的规矩,娶了一位部落首领的女儿,换来了边境三十年的安宁。
龙家的人,似乎骨子里就带着这种“不按常理出牌”的基因。他们不被虚名所困,不为陈规所缚,只认一个“理”——对家国有利,对百姓有利。
“他没有被那些‘圣贤书’读迂了,没有被‘官场规矩’框住了。”龙天策感慨道,“这就好,这就好啊。”
他仿佛能看到,龙问天在睢阳太守府里,看着狗哥送来的线索,眼中闪烁的光芒;能看到他在抓捕盗墓贼时,那份沉稳与决断;能看到他面对百姓的赞誉时,那份不骄不躁的从容。
那身影,依稀就是当年的自己。
不,或许比当年的自己,更胜一筹。
当年的自己,更多的是凭着一股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锐气;而如今的龙问天,身上既有锐气,又有了经过历练后的沉稳和智慧,懂得在“不循常理”中,把握分寸,守住底线。
“玉倾城,”龙天策看向身边的妻子,眼中带着一丝湿润,“你看,这江山,这百姓,有人接着守了。我们龙家的这根接力棒,有人接稳了。”
玉倾城握住他枯瘦的手,那双手,曾经握过刀,执过剑,指挥过千军万马,如今却只剩下温暖和颤抖。
“是啊,”她柔声说,“问天是个好孩子,像你,比你年轻时,更周全些。”
“周全是好事,”龙天策笑了,“时代不同了,光有锐气不够,还得有周全。他这‘新篇章’,写得比我当年,更细致,也更有章法。”
新篇永续:长江后浪推前浪
窗外的雪,渐渐小了些。一缕微弱的阳光,透过云层,照进暖阁,落在龙天策的脸上,给他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。
他让侍女取来笔墨。
虽然手抖得厉害,他还是执意要亲自写几个字。
玉倾城想扶他,被他轻轻推开:“我还没老到连笔都握不住。”
他饱蘸浓墨,在宣纸上,缓缓写下四个大字:
“吾道不孤”。
字迹虽然有些颤抖,不如当年那般力透纸背,却依旧风骨犹存,透着一股历经沧桑后的坚定与释然。
“把这个,给问天寄去。”龙天策放下笔,语气平静,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。
他知道,这四个字,不需要解释,龙问天一定能懂。
懂他的欣慰,懂他的期许,懂他那份“后继有人”的释然。
暖阁里,又恢复了平静。
龙天策重新靠回软榻上,闭目养神,嘴角却依旧挂着那抹淡淡的笑意。
他仿佛看到,龙问天在睢阳,用自己的方式,续写着属于他的“新篇章”——那篇章里,有他当年的影子,却又带着新时代的印记;有铁腕的决断,也有灵活的变通;有对规矩的敬畏,更有对实效的追求。
这就够了。
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换旧人。
他这株历经九十六载风雨的老树,虽然枝叶已疏,却看到了脚下新抽出的嫩芽,正迎着风雪,茁壮成长。
属于龙家的故事,属于大唐的篇章,在血脉的传承中,在“不循常理”的务实与变通中,正被续写得越来越精彩,越来越绵长。
渤海的风雪,依旧在窗外呼啸,但暖阁里的老人,却睡得格外安稳。因为他知道,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家国,他传承了一辈子的精神,有人接着守护,有人接着传承。
这,便是最好的“续写新篇章”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