渤海湾的冬天,来得早,也来得烈。呼啸的北风卷着雪粒,抽打在秦王府的琉璃瓦上,发出“簌簌”的声响,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。
暖阁里,却温暖如春。
九十六岁的龙天策,斜倚在铺着厚厚锦垫的软榻上。他的头发早已全白,像雪一样,贴在稀疏的头皮上;脸上的皱纹,深如刀刻,层层叠叠,却在眼角眉梢,沉淀出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和。他的眼睛,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锐利如鹰,却依旧浑浊中透着清亮,仿佛能看透人心。
他身上盖着一条厚厚的狐裘毯子,手里把玩着一串油润的菩提子——那是他盘了几十年的物件,珠子表面,已经包浆温润,泛着岁月的光泽。
“今年的雪,比往年来得更紧些。”九十六岁的玉倾城,端着一碗刚炖好的燕窝,小心翼翼地走进来,放在榻边的小几上,“快趁热喝了,暖暖身子。”
龙天策微微点头,示意身边的侍女扶他坐直些,接过燕窝,却没有立刻喝,只是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,眼神悠远。
龙天策微微点头,示意身边的侍女扶他坐直些,接过燕窝,却没有立刻喝,只是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,眼神悠远。
他已经很久不过问朝堂之事了。长安的消息,江南的动静,大多是玉倾城或管家,拣些重要的,念给他听。他的世界,渐渐缩小到这方暖阁,这片渤海湾,和那些遥远的回忆里。
千里传讯:长孙的“奇招”入渤海
“殿下,睢阳那边,有信来了。”老管家轻手轻脚地走进来,手里捧着一封厚厚的信,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。
“是问天的信?”龙天策的眼神,亮了一下。
龙问天,他最看重的长孙,如今在睢阳任太守,是他龙家新一代里,最像模像样的一个。每次收到长孙的信,都是他这平淡晚年里,为数不多的亮色。
“是,”老管家笑着点头,“还有附页,详细说了几件他在睢阳办的事,听说……很是精彩。”
玉倾城接过信,坐在龙天策身边,轻声念了起来。
信的开头,是龙问天寻常的问安,汇报了睢阳的农事、水利,语气恭敬而沉稳。
读到中间,玉倾城的声音,渐渐带上了几分笑意:“……前月,睢阳及周边古墓频遭盗掘,屡禁不止。官府数次抓捕,皆因盗墓贼行踪诡秘,藏身市井,难以奏效。孙儿苦思冥想,后采纳内子(凤雪琪)建议,寻得本地一绰号‘狗哥’之乞丐……”
她顿了顿,看着龙天策,眼中带着一丝玩味:“这狗哥,据说年轻时力大无穷,吃垮过七家主家,爱占小便宜,还总往青楼钻,是个声名狼藉的人物。但他在三教九流中,人头极熟,消息灵通。”
龙天策的眉头,微微挑了一下,浑浊的眼睛里,闪过一丝兴味,却没有打断。
玉倾城继续念:“……孙儿以五十两银子为饵,令狗哥利用其人脉,暗中查探。果然,这狗哥神通广大,三日之内,便摸清了盗墓贼的底细、窝点及动向。孙儿依其线索,一举抓获所有盗匪,追回被盗文物……”
她念完信中关于“狗哥破案”的部分,抬头看向龙天策,笑着问:“你说这孩子,是不是胆子太大了?竟用一个乞丐来办案,传出去,怕是要被人说‘不循常理’了。”
暖阁里,一时安静下来,只有窗外风雪的声音,和龙天策指尖摩挲菩提子的“沙沙”声。
过了许久,龙天策才缓缓开口,声音沙哑,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:“不循常理……好,好一个不循常理!”
他的嘴角,竟缓缓勾起一抹笑意,那笑容,像冬日里难得一见的阳光,瞬间驱散了他脸上的苍老与疲惫,露出了几分深藏的锐利与豪情。
往事如潮:当年谁不是“不循常理”
“这小子……太像当年的我了。”龙天策喃喃自语,眼神飘向窗外漫天的风雪,仿佛穿透了时空的阻隔,回到了几十年前。
他想起了自己二十四岁,初任睢阳太守时的情景。
那时的睢阳,刚遭兵灾,百废待兴,更有地方豪强勾结官吏,盘剥百姓,气焰嚣张。朝廷派来的官员,循规蹈矩,束手无策,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。
他到任后,所有人都以为,这位出身将门的年轻太守,会用铁血手段,直接镇压。
可他没有。
他知道,那些豪强根基深厚,牵一发而动全身,硬拼只会两败俱伤,受苦的还是百姓。
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——他没有先去拜访当地的乡绅、官吏,反而带着两个随从,扮成普通商人,在睢阳城里逛了三天。
他去了最脏最乱的贫民窟,和乞丐、小偷、妓女聊天,听他们诉说疾苦,打探豪强的罪证;他去了码头,和搬运工、船夫喝酒,了解他们被克扣工钱的委屈;他甚至去了赌场,故意输钱给豪强的爪牙,套取他们的话。
当时,多少人嘲笑他“自甘堕落”,“有失身份”,连他的副将都劝他:“将军,您是朝廷命官,何必与这些‘下九流’为伍?”
他当时怎么说的?
他说: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这些所谓的‘下九流’,才是睢阳最真实的脉搏。不了解他们,怎么治理好这片土地?”
后来,他正是靠着从这些“三教九流”口中得到的线索,掌握了豪强勾结官吏、贪赃枉法的铁证,又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,分化瓦解,最终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问题,还睢阳一个清明。
“那时,他们也说我‘不循常理’,‘离经叛道’。”龙天策的声音,带着回忆的温度,“可治理地方,哪有那么多‘常理’可循?能解决问题,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,就是最好的‘理’。”
他想起自己当年,为了查清泽田采石场的贪腐案,亲自扮成矿工,下到昏暗潮湿的矿洞里;为了疏通黄河河道,和民夫一起,跳进冰冷的水里,搬石头,清淤泥;为了争取民心,在路边的小摊上,和百姓同吃一碗粗面……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